失能,就是完全或部分喪失生活能力,如吞咽功能障礙、言語障礙、認知功能障礙、運動障礙等多種表現。臨床上常用國際通用的日常生活能力評估量表,對進食、如廁、沐浴、穿衣、控制大小便及行走等進行評估,結果分為完全自理、以及輕、中、重度功能障礙。
三種照護模式
1、居家照護:也是多數老年人的選擇,居家照護可使老年人有歸屬感,消除陌生感,減少焦慮恐懼,但面臨如何照護老人的問題。居家照護者通常缺乏照護經驗及技能,只能滿足老人基本日常需求。一些基礎護理問題就無法解決,如預防壓瘡等,更別提其他有難度的護理。
2、養老院/醫養結合機構照護:養老院/醫養結合機構內配置具有一定護理經驗的護理員對老人進行照護,但多數機構無法實現一對一照護。
3、醫療機構照護:當前,在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推動下,部分醫療機構設置了醫養結合病房、老年護理床位等,還在不斷探索和完善中。
六項操作技巧
1.口腔護理:老年人牙周疾病患病率較高,口腔的溫濕度、食物的殘渣,都適合微生物的生長。照護者可早晚用鹽水棉球擦拭口腔,注意棉球干濕度以不滴水為宜,防止過濕引發誤吸,神志清楚且無吞咽障礙的老人可用漱口水去除口腔異味。
2.皮膚護理 :失能老人多數伴隨行動障礙,長期臥床老年人常見的并發癥就是壓瘡,因為局部長期受壓,組織缺血缺氧導致皮膚破潰,即褥瘡。一旦出現皮膚破潰,對失能老人無疑是雪上加霜,照護者掌握預防方法尤為重要。床墊要軟硬適中,可使用防壓瘡氣墊,每2小時~4小時協助老人翻身一次,可在老人全身骨隆突處放置氣墊,如骶尾部、髖部、肘部等,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
3.管路護理:部分失能老人長期攜帶胃管、尿管等,管路要妥善固定,防止反折、以及翻身時牽拉造成管路滑脫。記錄好更換日期,提前預約社區醫院進行管路更換。
4.進食護理 :老年人宜食用清淡宜消化的食物,進食速度宜慢,進食過程中不要和老人交談,防止誤吸。臥床老人進食后應抬高上身30度~45度,保持大概30分鐘,防止食物反流引起的誤吸窒息。
5.體位護理:失能老人偏癱居多,一側肢體活動不利,患肢處于失能失用狀態,如果不給予正確的擺放,對老人日后的功能鍛煉、機能恢復有著不可逆的傷害。以仰臥位為例,要在老人偏癱一側膝部外放枕頭,防止屈膝位突然旋轉造成肌肉拉傷;足部保持足尖向上,防止足下垂造成功能失重。
6.安全指導:有些半失能老人可以緩慢行走,但行走步態不穩,反應能力下降,使跌倒時有發生。老年人常伴骨質疏松,跌倒后骨折風險大大增加。要通過有效預防,最大限度避免意外發生,日常穿防滑鞋,使用助行器具,屋內物品擺放盡量固定,活動空間寬敞無障礙。
失能老人不僅是身體功能喪失,情感障礙、心理問題同樣要關注,需要我們日常給予傾聽和陪伴,幫助老人找到愛和歸屬感。此外,照護者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