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不良和缺乏體力活動是全世界肥胖流行病的主要貢獻者,但是研究人員鑒定出常見的環境污染物可能也在其中發揮著作用。如今,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含有這些污染物的少量室內塵土能夠促進實驗室培養皿中的脂肪細胞積累著更多的甘油三脂(一種脂肪)。相關研究結果于2017年7月12日在線發表在美國化學協會(ACS)旗下的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haracterization of Adipogenic Activity of House Dust Extracts and Semi-Volatile Indoor Contaminants in 3T3-L1 Cells”。論文通信作者為杜克大學尼古拉斯環境研究所研究員Heather Stapleton。
內分泌干擾物(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是人工合成的或天然存在的化合物,能夠干擾或模擬體內的激素。阻燃劑、鄰苯二甲酸鹽和雙酚A等EDCs因對生殖功能、神經功能和免疫功能造成潛在的影響而為人所知。但是動物研究也提示著在生命早期接觸一些EDCs能夠導致生命后期的體重增加,也因此,這些EDCs被稱作為“肥胖原(obesogens)”。一些制造商降低EDCs在產品中的使用,但是很多EDCs仍然在生活消費品中普遍存在。它們最終存在于能夠被吸入、咽下或被皮膚吸收的室內塵土中。美國環保局估計兒童每天消耗50毫克室內塵土。因擔憂室內塵土中的EDCs對兒童健康的潛在影響,Stapleton和同事們想要觀察一下室內塵土中的這些化合物是否可能對脂肪細胞產生影響
這些研究人員收集了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11間房屋的室內塵土樣品,隨后在一種小鼠脂肪前體細胞(pre-adipocyte cell)模型(即3T3-L1細胞)中測試了這些樣品的提取物。3T3-L1細胞經常被用來測試化合物對甘油三酯積累的潛在影響。在這11種室內塵土樣品中,7種樣品的提取物觸發這些脂肪前體細胞產生成熟的脂肪細胞和積累甘油三酯;來自9種樣品的提取物促進這些細胞分裂,從而產生更大的脂肪前體細胞池。僅一種室內塵土樣品沒有產生影響。
此外,在這種模型中測試的44種常見的室內塵土污染物中,唑菌胺酯(pyraclostrobin, 一種殺蟲劑)、阻燃劑TBPDP和一種常用的塑化劑DBP具有最強的促進脂肪產生的影響。這些研究人員說,這提示著室內塵土中的這些化學物混合物促進甘油三酯和脂肪細胞積累。低至3微克的室內塵土(遠低于兒童每天接觸的塵土數量)就會導致可測量到的影響。因此,這些研究人員也指出室內塵土是一種可能的化學物接觸源,可能能夠破壞代謝健康,尤其在兒童身上。